English

访澳散记

1999-12-09 来源:光明日报 顾孟潮 我有话说

博物馆林立的澳门

去澳门之前,几次听人家说“澳门虽小有东西可看,值得一游”。可我去前还是有点疑惑:澳门弹丸之地,不过22平方公里,40万人口,面积不到北京的1/3,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口碑,甚至有人说它是“亚洲第一旅游观光城市”呢?这是不是太过誉了?近日身临其境,才体会到此言不虚。妙就妙在地方虽小,但名胜多、古迹多、风景美,如花团锦簇。博物馆林立便是一个突出特色,大小约十来家。

澳门的博物馆与它所在的城市性格相似,也是小而丰富,多而互不重复,各具特色,所以让游人雅兴不减,欣赏了一个还想再看另一个。其中,坐落在大炮台城堡上的澳门博物馆是最大的一座,建成于1998年,也不过是一幢2868平方米的三层小楼。然而它的展览内容十分丰富,让行止匆匆的游客感到目不暇接,美不胜收。

展览从东西方交汇的序幕开始,由古至今娓娓道来,介绍澳门地区文明的原始与早期的居民点、国际商港贸易活动、行政机关与防卫措施、中西文化交流情况、澳人日常生活方式、文化艺术活动、城市扩展的面貌、当代澳门特色与发展前景等等。实物、模型、布景、蜡像,均配上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,显得楚楚动人。并且是用4种语言(国语、英语、葡萄牙语、广东话)讲解,不再设讲解员,你只需按电键,选择你熟悉的语言,便可立即听到回答的声音,这样,你不仅为展品的美丽生动所吸引,还会因享受到一流服务而在心里升起温馨。

澳门的博物馆不搞“大而全”,而专重“小集中”,展览效果非常好。每馆集中在某个专题上做文章,“愿者上钩”,满足人们不同的观览爱好。而且不会造成大量人流的集中,也不必为建馆大拆大建而破坏了原有的周边环境,如澳门博物馆与大炮台关系的处理,就是很好的,有相互促进、锦上添花之妙。海事博物馆专门介绍澳门历史上与大海的深深联系、渔民的天地、海上贸易、航海技术与交通。1993年11月落成的大赛车博物馆,缘于1954年始澳门每年举行格兰坡士赛车比赛,显得尤具特色,馆里展出人们难得一见的私人藏车和获比赛大奖的名车。1995年12月开幕的葡萄牙酒博物馆,面积仅有1400平方米,向观众介绍了1050个品种的葡萄酒、700种行销酒、300种珍藏酒,以及种植葡萄和酿酒有关的工具、器皿、彩绘瓷砖等,还有50种酒可供品尝,把展览办得有声、有色、有味,让参观者带着酒香、酒味而难忘此行。住宅博物馆则是用原有官邸大宅改建而成,馆内陈设久居澳门的葡人家庭用的家具、摆设、设备的仿制品,使游人对世纪初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能有个直观的概略了解。

对澳门的博物馆还有一点印象很深。这些博物馆不仅设备好,管理人员少,关键是为观众想的周到、服务到位。上下楼有自动扶梯,有残疾人士专门的坡道入口和路线,人们可以买到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可心的旅游纪念品……对10岁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者,还处处体现着“尊老爱幼”的美好情怀。

让人留连忘返的新竹苑

当我们登上西望洋山俯瞰澳门市容时,我走在莫伯治建筑设计大师跟前问:“您最近完成的新竹苑在什么地方?”莫老亲切地拉我看山脚下一座带有屋顶平台花园的建筑物。“噢!这么近!”大家都同意临时增加这个节目,抓紧时间登车去欣赏莫老刚刚落成的新作。

汽车开进一条山坡小路,没过几分钟,便在两侧墙上悬有宫灯的木雕黑门前停下来。因为是临时动议参观这里,并未事先通知新竹苑主人。然而当里面的人从门缝里看到莫老慈祥的面容后,立即把大门洞开,热情招呼我们一行登堂入室,并打开照明灯和厅里的瀑布,供大家欣赏切磋。显然,在这里工作的人,也为设计得这么好的环境而自豪。

澳门新竹苑是新华社澳门分社会所(Club),做会议、活动及接待用,是澳门回归祖国过程中和回归祖国之后的一处重要活动场所。该建筑物本身并不大,4层,5379平方米,建造在竹苑的原址上,故名新竹苑。因为是建在山麓坡地上,加之门前街道狭窄,临海视野又被前面的高层公寓挡住视线,故把设计的重点放在借景山林、丰富室内环境上,入口做极为简洁的艺术处理。整个建筑沿等高线分层后退,依山体筑于高台之上。一层中央门厅上空及中庭上空,两侧主要安排接待厅和会客厅。二层为大面积的多功能厅,并附有小餐厅及厨房。三层有18间客房。四层为高级套房和屋顶花园。

看新竹苑那天我们是6点钟起床,临赴新竹苑时已连续奔波了近6个小时,无论老少,人们都颇有几分倦意。但当人们通过入口处高贵的黑色狭门到达门厅后,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精神为之一振,立刻睁大了眼睛搜寻天光、水声、绿化、山岩…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?迎面巨石上镌刻着斗大的“归”字,切中主题,十分惬意。毛石墙由室外延伸到室内,增添了内外交融意境,圆形的景窗、半圆形的天窗,借景于后山的山林,桌几可憩,并不堆金积玉,只求山庄般高雅、家庭式团聚的气氛,实在让人留连忘返。不少人都情不自禁地在此摄影留念。一位建筑界年届七旬的名教授讲,她本来在车上已开始打瞌睡,到此才来了精神,上上下下几乎拍了整整一卷胶卷。后来我遇见澳门的建筑同行,问他们对新竹苑的印象如何?听到的也是称赞的话。于是我把听到的这些话转告莫老,算是对他新作成功的祝贺。我认为,莫老的新竹苑堪称是对澳门回归祖国做出的有益贡献,也是个很好的纪念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...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